金融界能成為中國的彭博資訊嗎?
????作者: 周展宏 ????1999 年底,已過不惑之年的寧君離開了家鄉(xiāng)大連,也告別了優(yōu)越的生活,只身到北京出任金融界網(wǎng)站的首席執(zhí)行官,該網(wǎng)站由兩家公司(即金融街投資理財網(wǎng)和財富軟件公司)合并而成,主要股東為風險投資商 IDG。在大連,寧君已經(jīng)小有名氣,他所管理的大連雅奇電腦公司開發(fā)出的一種信息管理軟件,年利潤近千萬。但第一天到北京上班,金融界就給寧君一個“下馬威”: 下午 6 點鐘他從自己的辦公室走出來,發(fā)現(xiàn)其他人都已經(jīng)下班,而此時距公司的下班時間僅僅過了半小時,寧君不知道怎么鎖公司的大門,不得不打電話詢問。 ????2000 年初的金融界,員工士氣低落,公司賬面只有 80 萬人民幣,盡管寧君上任后不久,金融界的老股東 IDG 和新加坡風險投資商 Vertex 又共同追加了 500 萬美元的投資,但與主要競爭對手相比,這點融資仍顯得很可憐,比如和訊網(wǎng)當時融資 4,000 萬美元,贏時通網(wǎng)站也獲得了聯(lián)想集團兩億多元的投資。但接下來發(fā)生的事誰也沒有料到: 在寧君的領導下,金融界很快就走出了“注意力經(jīng)濟”的陷阱,即僅僅依靠網(wǎng)站的訪問量吸引廣告的模式,2002 年彌補了歷史上 5,000 萬元的虧損,2003 年實現(xiàn)了股東現(xiàn)金分紅,2004 年成為第一個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金融信息服務網(wǎng)站。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和訊網(wǎng)在 2003 年 10 月以前都在虧損,贏時通則退出了競爭,將定位變?yōu)闊o線接入設備及解決方案提供商。 ????2001 年 4 月,金融界推出了自己第一個服務產(chǎn)品,即“龍規(guī)”分析軟件。原來,寧君經(jīng)過對金融界商業(yè)模式的反思,決定把信息服務包裝為證券分析軟件(賣軟件也正是寧君的老本行,在大連時他就被稱為“東北軟件王”)?!褒堃?guī)”軟件一方面可以在網(wǎng)站上付費下載,另一方面在物理的分銷渠道也能購買,每份售價 99 元,“龍規(guī)”軟件最終發(fā)展成了金融界的主打產(chǎn)品─大參考。接著,金融界又不斷在其軟件上增加新功能和個性化增值服務,而這些增值服務是按年收費的。發(fā)展到今天,金融界所提供的基礎證券分析軟件都是免費的,只是對其中的增值服務按期收費。 ????2004 年 10 月金融界在納斯達克上市,公司和寧君也隨之聲名鵲起。金融界上一年的收入僅為 230 萬美元,但它通過出讓 31.2% 的股份,在納斯達克融到了 8,000 多萬美元的資金。與金錢和聲名相伴的是壓力和風險,寧君的同行在金融界上市后給他打電話說,“這幾年便宜你們了,沒想到你們居然這么早就賺錢了,我們還虧著呢!現(xiàn)在好了,我們就跟你學吧?!鄙鲜星埃鹑诮绲漠a(chǎn)品和市場策略都是直接送達客戶手里,不為人所關注; 上市后則不同了,金融界在明處,別人在暗處,因此要求寧君及其團隊更具創(chuàng)新精神,不斷推出新的產(chǎn)品和服務,而這也是寧君認為金融界最大的挑戰(zhàn)所在。 ????金融界在招股說明書中的融資用途有四個: 兼并收購,市場拓展,建立品牌和新產(chǎn)品開發(fā)。寧君告訴財富(中文版),公司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有四、五個收購項目同時在談判,從事軟件開發(fā)的員工人數(shù)也增加了一倍。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金融界上市的時候并不缺錢,因為 2000 年獲得的 500 萬美元風險投資在上市之前連一半也沒有花掉,其中大部分都以大額存單的形式“躺”在銀行里。這讓人很容易懷疑上市主要是因為風險投資退出的需要,而不是為了公司的發(fā)展。自上市以來,金融界的增長相當快。2004 年第四季度報告顯示,去年收入達 602 萬美元,利潤 460 萬美元,分別比上年增長了 165% 和 286%。盡管如此,金融界的股價在納斯達克的表現(xiàn)卻不盡如人意,一直在發(fā)行價之下徘徊。這一方面反映了美國投資者并不能很好地理解金融界所處的市場環(huán)境,另一方面也預示著金融界能否用好那 8,000 萬美元的資金,將決定其股票未來的表現(xiàn)。 ????金融界的口號是做中國的彭博資訊(Bloomberg),但事實上,目前其商業(yè)模式與彭博仍有較大差別: 彭博面對的主要是投資銀行、基金等機構(gòu)投資者,它一個終端平均每年的租金約 1.8 萬美元,目前出租的終端數(shù)達 20 多萬臺; 而金融界面對的主要是普通股民,即個人投資者,每個人平均一年支付給金融界的費用不過 200 多美元,目前用戶數(shù) 3 萬多。當然,這并不說明金融界的模式不好,因為中國目前證券市場還很不成熟,存在大量的小投資者(中國約有 8,000 萬股民),即所謂的散戶。如果金融界能吸引到中國十分之一的股民購買其服務,那也將是一個非??捎^的收入,或許中國的彭博就應該是金融界的模式。 相關稿件
|
500強情報中心
|
深入財富中文網(wǎng)
|